一、发送光功率:衡量“光的强度”
发送光功率是指光模块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发送端光源输出的光功率,单位为dBm。它表示了光信号离开发射端时的强度。功率过低,可能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过多,接收端无法识别;
功率过高,则可能引发非线性效应,影响传输质量。
因此,发送光功率是衡量光模块输出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需根据链路长度和光纤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二、接收光功率:传输链路的“可接收范围”
接收光功率表示光模块接收端在保证误码率条件下能接收的平均光功率范围。上限值为“过载光功率”;
下限值为“接收灵敏度”。
接收光功率的范围决定了光模块对不同强度信号的适应能力,是评估链路可用性与容错性的关键参数。
三、过载光功率:接收端的“安全上限”
过载光功率,又称为饱和光功率,指在特定传输速率和误码率要求下(一般BER=10⁻¹²),接收端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平均光输入功率,单位为dBm。超过此值,可能造成接收器“饱和”,甚至损坏设备;
在实际使用中,应避免接收端暴露于强光,特别是调试和热插拔操作时。
了解过载光功率,有助于避免系统出现不可预期的故障,是保障链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
四、接收灵敏度:光模块的“识别下限”
接收灵敏度(Receiver Sensitivity)是指在保证误码率的前提下,接收端能够正确识别的最小输入平均光功率,也用dBm表示。数值越小,表示模块越“灵敏”,即能接收更弱的信号;
但速率越高,通常接收灵敏度越差。
这一参数对远距离或长链路传输尤为关键,也是考察光模块接收能力的重要指标。
五、消光比:衡量信号质量的关键
消光比(Extinction Ratio)表示在全调制条件下,激光器在发送全“1”码时的光功率P1与全“0”码时的光功率P0之间的比值,单位为dB。消光比越大,表示“1”与“0”信号的区分越明显,信号质量越高;
消光比过低,则可能导致误码率升高,影响通信稳定性。
因此,消光比是衡量光模块调制性能和整体输出质量的重要参数。
理解光模块的关键性能参数,不仅有助于进行设备选型和网络设计,还能在系统运维和故障排查中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面对不同的网络架构和应用需求,只有深入了解光模块的这些核心指标,才能真正实现高性能、低误码、长寿命的通信系统。如果您正在选购或部署光模块,建议结合传输距离、网络速率、接口设备兼容性与上述性能参数综合考虑,以确保组网方案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更多详情欢迎咨询奥远峄创技术服务团队。